周末读《碳中和:从绿到金(2021年第5期)》时候,发现这是一本好书,让我了解了代码之外的另一个世界—碳中和行业发展基本情况、以及该行业龙头企业在做的事情和布局。在读的过程中,有比尔·盖茨写的一篇「气候经济的五大关键问题」文章,里面比尔·盖茨讲的他怎么研究气候变化这一全球性课题的思考方法。讲得特别有启发性,当你试着去了解一个不熟悉行业的时候。
用比尔·盖茨自己的话说,这套思维框架对他大有助益:先试着掌握了整体情况,因为这可以让我获得相关的背景知识,便于我理解新的信息。另外,这也让我更容易记住这些信息,这个框架会帮助你厘清思路、直抵要害。
作为一个外行,当我们试图去了解一个行业或者技术领域时,可能会存在『忽悠家』,喜欢用大实际上没多大用数字、特定术语,来描述这个行业的情况。不明真相的群众,往往容易被忽悠住、被吓唬住。在这个问题上,我们可以看看比尔·盖茨,在面对气候变化这一行业时,他是怎样去调研这个行业的。
在刚开始研究气候变化时,我总是遇到一些令人费解的事实。一个问题是各种数字太大了,大到令人难以想象。谁知道510亿吨气体是什么样子?我看到的数据往往缺乏上下文,没有相关背景可查。比如,有称欧洲的一项碳交易计划每年可使航空部门的碳足迹减少1700万吨。1700万吨听起来的确很多,果真如此吗?它在总量中的占比是多少?我为我正在学习的知识建起了一个思维框架,这个框架让我明白了多少是很多、多少是很少、某个东西可能有多贵,等等。它帮我梳理出最具前景的想法。
1、在510亿吨中占多大比例?
每当读到与温室气体排放量相关的数字时,我都会迅速换算一下,看看它在总计510亿吨的年排放量中所占的比例。开篇提到的航空部门的例子,那项计划一年可减少1700万吨的温室气体排放。用这个数字除以510亿吨后换算成百分比,这一幅度的减排量约占全球年排放量的0.03%。
这是不是一个有意义的贡献?答案取决于这个数字可能会上升还是保持不变?如果该项目的起始点是1700万吨,后续还有巨大的减排潜力,这是一回事;如果该项目只能维持1700万吨的量,之后也不会发生变化,则是另外一回事。
令人遗憾的是,答案并不总是显而易见的,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。
我们为突破能源联盟资助的技术项目设定了门槛:在相关技术项目研发成功和全面实施之后,每年至少可以减少5亿吨的排放量,约为全球年排放量的1%。减排幅度永远都达不到1%的技术,不应该占用我们为实现零排放目标而安排的有限资源。
对于这类技术的研发,可能还有其他很好的理由,但其中并不包括可以大规模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。
气候变化,是一个极其宏大的全球性课题,要了解这一行业整体概貌,需要极强的宏观性思维。比尔·盖茨对气候变化这一行业宏观调研情况,反复咀嚼起来,非常有意思,他虽然没有具体说明他的这套思维框架完整体系,但是从比尔·盖茨在几个问题的思考方式上,可以见到一些端倪,甚至在做决策时的考虑角度。推荐感兴趣的或有心人,去读读这部分的内容。